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

[紀錄] 鳳頭蒼鷹育雛

對於我來說,2017 年似乎是我的猛禽育雛年。從四月底起至八月中旬,為了鳳頭蒼鷹的育雛,我跑了 11 趟;為了林鵰的育雛以及幼鳥,保守估計我跑了 8 趟以上(包含多次槓龜),以及比較遠的松雀鷹也跑了兩趟。雖然拍了不少,但是還是有些想拍的鏡頭沒拍到;不過,那也只能留待來年了。

由於鳳頭蒼鷹從四月底開始跑,跑的次數多,自然刪照片就刪的很辛苦。經過整整一個月的時間,我的紀錄終於完成,重點主要擺在幼鷹的外貌以及行為的變化。另外,為了記錄方便,我就以我去的第一天當作第一天。以前我對於鳳頭蒼鷹居然會在市區的公園築巢覺得很奇怪,後來看了台北猛禽研究會的報導,才知道這才是生存的必然,有興趣的建議點一下連結,去看看相關資料。

轉眼間,2018 年又到了。想想去年我缺了交尾的紀錄照片,於是到同一個公園找找看。沒想到還真找到了,而且大概我算的時間差不多,雖然巢已經大致完成了(仍然看到公鳥銜巢材回窩),還是觀察到了交尾的動作與行為。

往回約二十五天

據說這隻公鳥 2016 年也在這個公園築巢,所以 2018 年再去試試手氣。雖然公園不小,但是要找到巢位,還是花了我不少時間。結果還是跟 2017 年一樣,我是聽到鳳頭蒼鷹母鳥的叫聲,才找到位置的。



跟其他鳥類類似,在配對之後,母鳥就不再覓食,而由公鳥負責獵食並獻上食物。根據我的觀察,母鳥在接受食物之前與之後,都可能鳴叫。鳴叫後,會擺出如照片的姿勢,等待公鳥來交尾。



印象中,母鳥進食的時間,可能在交尾前,也有在交尾之後。



2018 年只去了兩次,總共看到四次交配。我只選了兩次比較清楚的照片。



下一張,我覺得還蠻逗趣的。看那眼神好像很意外的說,怎麼就結束了?



細心的看官往下看應該會注意到,2018 年和 2017 年的母鳥不是同一個個體。

第一天

循著鳥訊提供的鳥點,第一次到了離家頗近的公園。雖說地點正確,但是到了公園還是無法明確地找到鳥巢(我真的是菜)。後來聽到特別的叫聲(之後確認是母鳥的叫聲),四處尋覓才發現它居然站在公園外大樓的陽台上搔首弄姿。在又叫、又飛的一陣子過後,它終於飛回巢外站了一下,然後心不甘、情不願的回到巢內。(我推測它在叫老公趕快送食物回來;鳳頭蒼鷹主要是母鳥臥巢,公鳥負責提供食物)



第十一天

根據這位鳥友的整理,鳳頭蒼鷹孵蛋的時間大約需要 34 天,而從破殼至離巢大約需要 45 天(但是猛禽研究會的說法是 35 天離巢)。由於第一天去的時候,我並未觀察到有雛鳥的情形,因此隔了十天,才進行第二次拜訪。這一次去,雖然知道巢位的正確位置,但是一開始什麼也沒看到:沒有坐巢的母鳥,也沒看到雛鳥。等了不算短的時間,終於看到巢位上似乎有東西在動。耶,看到兩團白白的毛球,非常興奮;它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休息,所以一開始沒看到,況且巢位的仰角非常高。等到太陽快下山了,在雛鳥的叫聲中,親鳥短暫的回來餵食。很可惜,只拍到非常小部分的餵食動作(要睜大眼睛看)。據說這兩隻雛鳥大約一至兩周大。



第十五天

今天母鳥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巢位旁,雖然兩隻幼鳥的休息時間還是很長,但是活動量略微比第十一天多,也因此兩隻同時探頭的機會比較大。公鳥就像所有資料上所說的,帶回食物之後,馬上離開,想要拍好全家福非常不容易(左邊那一隻是公鳥);餵食的照片還是只能隱約看到一點點。幼鳥已經會站立,伸出可愛的小腳;雖然翅膀沒什麼羽毛,但是也會振翅。



第二十二天

由於前兩次去雛鳥沒有明顯的變化,刻意的隔了七天才去。沒想到,才隔了七天這次的變化很大。



上一張照片刻意將兩隻雛鳥的正面並列在一起,以便於做比較,而下一張則是側面的比較。左邊的我稱它為大寶,右邊的我稱它為小寶。



剛到的時候,不論大寶還是小寶,都沒看到,估計是休息中吧。隔了一陣子,突然母鳥飛回來了,而且嘴上叼著鮮綠的樹枝。我還以為吃了太多肉,需要來點蔬菜,平衡一下飲食。結果專家說:這只是回來修補鷹巢用的。



大部分時間母鳥仍然待在巢位旁。好不容易母鳥和雛鳥有互動,但是不是餵食,根據有限角度的觀察,母鳥在幫雛鳥理毛。

第二十五天

這一次去只距離上次三天,目的還是希望能拍到清楚的餵食照片。跟之前最不一樣的地方,母鳥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巢位內,根據觀察,它應該在附近,偶而可以看到。很明顯的,經過這一段時間每天蹲在巢內,體型明顯變肥了。我腦海中才有這個念頭,就看到它很生氣的鼓起來。



左上角是大寶的振翅照,而右上角則是小寶的,怎麼分呢?請仔細看左下角的照片,大寶的羽翼明顯黑,而且白色乳毛少;另外,幼鳥的眼睛右上角,大寶的頭頂部以及眼周明顯的黑,而小寶幾乎都是白色的。還有一項重要特徵,從右下角的照片可以看得出來,大寶的體型比小寶大,已經幾乎可以肯定大寶是雌鳥,而小寶是雄鳥。

第三十二天

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,這次去大寶居然已經離巢了。根據之前的說法,大約是 35 或者 45 天才離巢,那麼極有可能我去的第一天大寶已經孵出來了,只是我沒觀察到。



大寶只有吃東西的時候,會回巢;其他時間就算是回巢,也是站在巢邊比較高的枝頭上(完全沒有角度可以拍)。據說,兩隻幼鳥已經驗過血了(但是沒有上腳環),確定是一公、一母。大寶是母鳥,而小寶是雄鳥可以確定了。



第三十五天

隔了幾天,再次去查看小寶的情形。結果,小寶還是乖乖的待在巢內,倒是大寶的活動範圍明顯變大了。另外,前幾次雖然可以觀察到母鳥在附近,但是這次是第一次拍到母鳥帶食物回來。看起來,食物是鳩鴿科的鳥。



第四十二天

忙了一陣子,無法去記錄。事情一放下來,急忙再去一趟,這次小寶也已經離巢了。相差七天,沒想到小寶變化這麼大。這樣子推算起來,似乎破蛋後大約 35 天離巢應該是一個相當準的推估。據專家的說法,幼雌鷹和幼雄鷹這時候已經可以從胸腹部的顏色和斑紋看出端倪,客官們可以看出端倪嗎?(我好像可以看出來一點點)



由於大寶和小寶的模樣類似,我只能從他們頭頂的乳毛來判斷。大寶頭頂只是稀疏的一小搓,而小寶的乳毛就明顯的多了許多。由於活動力比較強,各式各樣的動作都有機會記錄到。這三張是大寶,而四張的左邊是小寶。



反觀母鳥,它又回到它喜歡的化妝台,似乎問著:魔鏡、魔鏡,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鳳頭蒼鷹?也似乎在攬鏡自憐,我身材有沒有走樣?



對了,關於幼鷹的進食情形,這一次觀察,它們還是會回到巢內用餐。

第四十六天

除了偶而回巢用餐之外,今天幼鷹們都在林內活動,而且活動範圍又比上次遠一些,而且照片看起來,成熟了許多。這三張照片,只有右下角的是大寶,判斷方式還是跟之前的一樣。



第五十六天

相隔十天,這次有兩個非常不一樣的地方。第一是,大寶和小寶已經越來越難分辨了;我還是老方法,先看看頭頂的乳毛:大寶已經幾乎什麼都看不到了,而小寶還剩一、兩根乳毛。



第二個差異就是它們已經會在巢外進食了,據說這也是另一項離巢的必備能力。巢位畢竟不能一直帶在身邊,要能在野外生活,應該不需要巢就可以在樹枝上進行。如果以小寶是第三十八或者三十九天離巢,再以第四十六天與五十六天的中間數(第五十一天)當作可以在巢外進食的時間,那麼離巢後大約十到十五天就有在樹枝上進食的能力。



上面這張照片的左邊是小寶吃進食物的時候,被看起來像是鳩鴿的腳給卡住了,我看他嚥了好幾次才吞下去。

第七十九天

原本在第五十六天拍完之後,我想我的紀錄已經告一個段落了。最想拍清楚的餵食以及親子互動照片,已經沒機會了,只能留待來年。沒想到,去大雪山拍林鵰,結果槓龜,心情鬱悶之下,回程時就去繞了一下。沒想到,居然小寶還在(靠專家辨識的,我已經無法分辨了),急忙回車上拿設備拍了幾張,算是這整個紀錄的 ending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