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

灰腹繡眼鳥 @ 百花嶺

這一篇基本上只是記錄,原因是在百花嶺的第一天就拍到了綠繡眼,當天晚上整理照片的時候,發現沒有紅脇綠繡眼,就全部刪了。偏偏隔天同組鳥友說,那是另一種繡眼鳥,只可惜刪也刪了,之後再也沒在水塘看到它了。這兩天整理照片的時候,突然發現不是主角的它;雖然不清楚,但是特徵明顯就把它留下來了。


黃臀鵯 @ 百花嶺

這裡要介紹的是跟紅耳鵯長的有些類似,但是卻沒有紅耳鵯的紅耳以及高高的冠羽,但是卻有黃色的"臀"。


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

黃頸鳳鶥 @ 百花嶺

再介紹一隻美麗的百花嶺普鳥:黃頸鳳鶥。它幾乎在每一個水塘都可以見到,也經常成群的跳來跳去,但是拍攝的難度不高。曾經聽同行的鳥友戲稱它是百花嶺的"冠羽畫眉";不過,我覺得它比冠羽畫眉好看多了。


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

鳳頭雀嘴鵯 @ 百花嶺

台灣有一種留鳥叫做"白環鸚嘴鵯",而在百花嶺有一種跟它相似的鳥種,名稱是鳳頭雀嘴鵯;而且它們兩者最大的差異,第一印象就是那所謂的"鳳頭",白環鸚嘴鵯可是一點都不翹。


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

褐脅雀鶥 @ 百花嶺

或者不要看文字介紹,而先看一下照片:你覺得像什麼?我覺得十足像頭烏線,但是色彩上又比頭烏線漂亮一點。

栗額斑翅鶥 @ 百花嶺

在百花嶺看到一種跟紋翼畫眉(台灣特有種)很像,但是又有著像金毛獅王一樣的冠羽;豎立起來的時候,還真的有點萌萌的獅子頭。


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

藍眉林鴝 @ 百花嶺

這次要介紹的是"特別懊惱篇"之一:藍眉林鴝。之前說過,在百花嶺拍鳥可以看到許多跟台灣類似的飛羽;由於事前沒做功課,看到類似的:不是不拍,就是拍了晚上整理時刪掉了。如果只是亞種的不同,沒拍或者刪掉的懊惱不會很大,但是如果是完全不同種,卻硬是把它視為同一種,再加上拍了又刪掉了,那個懊惱就不知道要如何描述的。像是灰腹綠繡眼,拍了一堆,晚上全刪了,而且後來再也沒看到了。這次要介紹的,非常類似藍尾鴝(在大陸稱之為紅脅藍尾鴝),但是卻是不同。


藍翅希鶥 @ 百花嶺

在百花嶺的普鳥中,藍翅希鶥算是比較討喜的。它幾乎出現在每一個水塘,一次就是一群,跳來跳去的。


藍翅噪鶥 @ 百花嶺

在百花嶺的幾種普鳥中,藍翅噪鶥相對上是比較害羞,而且很難從"藍翅"這項特徵去把它認出來的;其實,一開始我還以為它是純色噪鶥(可惜這次沒拍到)。


紅翅藪鶥 @ 百花嶺

第一天早上剛開始在百花嶺拍鳥,而赤尾噪鶥和紅翅藪鶥又常常混再一起,這兩種鳥我還真是傻傻分不清楚。第一天晚上整理照片的時候,在昏暗的房間燈光下對照著小鄧給的簡易百鳥圖,終於把它們搞定了。


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

長尾奇鶥 @ 百花嶺

還是介紹一種在百花嶺常見的鳥:長尾奇鶥。第一次看到它(或者它們)的時候,就是一大群飛了過來,而且非常的聒噪,甚至到了吵雜的地步。


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

黑頭奇鶥 @ 百花嶺

可以觀察到麗色奇鶥的地方也幾乎都可以看到黑頭奇鶥的蹤跡,在百花嶺應該也算是好拍的一種飛羽。


麗色奇鶥 @ 百花嶺

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,就覺得有一點銅藍鶲的 fu,只是那個藍色沒有銅藍鶲的味道,不過還是很美的。只可惜它在百花嶺實在太普通了,快門按了沒幾次;回到台灣整理照片,才發現所剩不足五張。


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

赤尾噪鶥 @ 百花嶺

噪鶥在台灣的寫法是噪眉,也有稱之為笑鶇(例如白喉笑鶇),其英文名稱都是 Laughingthrush(看起來直譯的"笑鶇"比較貼近英文)。


白頰山雀 @ 百花嶺、高雄小港

白頰山雀在台灣的另一個常用的名稱是大山雀,它屬於迷鳥(在馬祖是稀有的留鳥),但是在百花嶺我卻在兩個不同的水塘記錄到它。由於是迷鳥,我原以為要能在台灣拍到它的機會極小,所以也沒對它多做功課,沒想到 2018 年它居然來了,而且還停留了一段蠻長的時間。


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

長尾地鶇 @ 百花嶺

在百花嶺常常可以看到跟台灣類似的鳥種,由於它們極有可能跟台灣的不同,可是隨身攜帶的儲存空間不大(第一次去拍的鳥友,能帶越多越好),只好利用晚上刪圖。可惜每晚整理照片的時間有限,上網非常不方便,因此如果在出發前就先做點功課,那麼拍起鳥來,可以少掉許多遺憾。


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

灰眶雀鶥 @ 百花嶺

繡眼畫眉原來是灰眶雀鶥的台灣亞種,後來提升為台灣特有種。其實在百花嶺拍的時候就覺得它像繡眼畫眉,只是它頭頂兩側一直延伸到後頸的黑色粗紋特別明顯。灰眶雀鶥在大部分百花嶺的水塘都可以拍的到,可以慢慢的拍。

灰眶雀鶥

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

鱗胸鷦鶥 @ 百花嶺

為了避免鱗胸鷦鶥、小鱗胸鷦鶥、以及台灣鷦眉在名稱上的混淆,我先把它們的英文名稱以及學名寫出來,再來說明鱗胸鷦鶥和小鱗胸鷦鶥的特徵差異。

  • 鱗胸鷦鶥的英文名稱是 Scaly-breasted Wren Babbler,而學名是 Pnoepyga albiventer。 
  • 小鱗胸鷦鶥的英文名稱是 Pygmy Wren Babbler,而學名是 Pnoepyga pusilla。 
  • 台灣鷦眉的英文名稱是 Taiwan Wren Babbler,而學名是 Pnoepyga formosana。
想想當初台灣鷦眉的名稱是鱗胸鷦鶥,那麼困擾會更加倍。


小鱗胸鷦鶥 @ 百花嶺

印象中,拍到小鱗胸鷦鶥是到百花嶺的第一天早上,因為以為是小滷蛋且不好拍,況且還有許多鳥在眼前跑來跑去,本來不是很想拍,同組鳥友提醒我:"那可是不同亞種",於是有機會還是按個幾張(這時候,腦海中還未浮現小滷蛋是台灣特有種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