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

黑嘴鷗 @ 芳苑濕地、台南七股

第一次拍到黑嘴鷗是因為當年鳥王同事對大杓鷸情有獨鍾,一直追蹤著它的訊息。2014 年 11 月,據說有大杓鷸出現在芳苑,鳥王同事就帶著我往他所知道的鳥點去找,結果毫無所獲。當下決定擴大尋找範圍,找到了芳苑濕地,除了拍到很遠的大杓鷸之外,找尋過程中眼前就突然飛來一、兩隻黑嘴鷗。


由於拍的不甚滿意,在之後的幾年也陸續拍了幾次的黑嘴鷗了,可是一直到現在都沒機會記錄到繁殖羽,這個願望終於在 2021 年三月達成了。根據我的觀察,2021 年在漢寶濕地出現的黑嘴鷗數量超過 40 隻以上,而且繁殖羽超過 8 隻。



黑嘴鷗(Saunders's Gull)身長約 29~33 公分,在台灣是第二級保育動物,屬於不普遍的冬候鳥。特徵包含虹膜暗褐色,嘴黑色,腳暗紅色;繁殖羽頭部黑色,眼圈、頸部以及胸部以下白色,背部、肩以及翼覆羽灰色。



跟紅嘴鷗繁殖羽比較起來,黑嘴鷗相對難拍許多。我認為有兩個原因,一個是它那厚厚的"眼袋"(非繁殖羽)/"白色眼圈"(繁殖羽),很難使得眼神光顯示出來,一個是它的飛行速度快很多。



我拍了許多黑嘴鷗繁殖羽的照片,暫時先放上四張。我超愛第一張,因為它那厚厚的白色眼圈在這個角度之下,顯得特別的可愛。介紹一下照片中的食物,我查了一下應該是俗稱"蝦猴"的東西。它除了飛行速度快,而且偶而也會鷂子翻身,衝下沙灘捕捉食物。喔,可是如果捕捉食物(例如蝦猴)在魚塭,那個姿勢又不同。



非繁殖羽頭羽白色,眼後方有黑斑,頭頂有暗褐色斑。幼鳥似成鳥非繁殖羽,但背部略帶褐色,翼羽有褐色斑,尾羽末端褐色。



第一次紀錄時,就從台灣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告得知,由於數量少,黑嘴鷗名列全球"易危"鳥種。根據該中心 2017 年 12 月的報告,黑嘴鷗仍名列易危(Vulnerable);至於數量的部分,該份報告說在台度冬的約有 700~1000 隻。我到 IUCN 和 ICBP 的網站查到,全球目前預估有 14400 隻。




2014 年之後,我大多記錄到幼鳥,而成鳥一直到了 2018 年的 12 月才拍到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